在前三批PPP示范项目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近日,财政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筛选出第四批396个示范项目,涉及投资金额达7588亿元。
据了解,开展项目示范、打造样板工程,是财政部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树立标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从2014年起每年推出一批示范项目。
在业内专家看来,本次纳入评审的申报项目质量相比前三批有不少提升,PPP项目的实施正在不断规范,有利于我国PPP项目健康有序发展。
PPP示范项目落地率超八成
PPP改革推行4年来,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2017年是PPP项目规范实施年,在纠正不规范行为的同时, PPP模式在各地区、各行业广为应用,PPP项目数量和投资额持续增长。
财政部PPP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收录管理库和储备清单PPP项目共14424个,总投资额为18.2万亿元。其中,管理库项目是指处于准备、采购、执行和移交阶段的项目,已通过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审核。截至2017年12月末,管理库项目共计7137个,累计投资额达10.8万亿元。
目前,前三批示范项目取得积极成效,地区行业分布广泛,示范引领作用明显。落地项目稳步增加,落地率呈持续增长态势。截至2017年年底,在前三批697个示范项目中已有597个签约落地,涉及投资额1.5万亿元,落地率超八成,继续保持了增长态势。
从行业领域部分情况来看,落地项目数前三位是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计占全国落地项目的64.0%。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第一届财科PPP论坛上强调,PPP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中实现收益与风险共担,只是成功的第一步,还必须追本溯源、回归本质。
在他看来,PPP模式和项目最终成功与否取决于公众的满意度,这也是PPP项目与一般商业项目的根本区别所在。
高质量发展成主旋律
从财政部最新公布的第四批PPP示范项目来看,在2017年各部委频频发布规范PPP发展的文件后,第四批PPP示范项目发展步子将趋于稳定,更加强调项目实施的规范性和高质量。
与第三批相比,第四批示范项目条件更严格、规模更合理。总的来看,与第三批的516个项目、投资额11708亿元相比,项目数和投资额分别下降23.3%和35.2%,入选率从第三批的44%降至32.3%。
业内专家指出,财政部、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密集出台的PPP相关政策在短时期内可能会造成PPP市场“阵痛”,但从长远来看,在规范后,会让PPP市场规模更合理,更有效率,更可持续。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PPP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毅在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表示,从财政部角度出发,未来将实现四个转变。第一,从单纯关注项目落地数量向关注项目规范性转变;第二,从重视增量项目向更加重视存量项目转变;第三,从关注短期效益向关注中长期效益转变;第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更好地推动我国企业以PPP模式“走出去”。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助力PPP规范发展,强化项目动态监管。开展示范项目资本金回头看,确保项目资本金按时足额到位,坚决防止小股大债、叠加杠杆堆积风险。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PPP力度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与推出第三批示范项目时相比,财政部鼓励民营企业参与PPP的力度更大。除了在第三批示范项目发布通知中提出的在平等参与、同等条件前提下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外,此次直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推动示范项目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对接,并通过中央财政的以奖代补资金安排倾斜给予有效激励。
如何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到更多的PPP项目一直颇受关注。财政部副部长、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耀斌在上述论坛上表示,要提高支持民营企业的认识,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保证企业合理投资收益,政府要带头遵法履约。细化财政、金融、价格等支持措施,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能力。
2017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指导意见》,为民企开启“绿色通道”,鼓励民间资本规范有序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明确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限制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等。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末,民营企业参与示范项目规模达三分之一;民营、含民营及外资的联合体两类项目数合计280个、投资额为4948亿元,分别占落地项目数、投资额的46.9%和32.3%。
此外,按照三种回报机制统计,截至2017年12月末,可行性缺口补助(即政府市场混合付费)项目2930个,投资额为5.9万亿元,分别占管理库的41.1%和54.7%。
“纯政府付费类PPP项目将减少,真正有经营性的项目比重将提升。”业内人士认为,在系列政策合力下,PPP领域规范度将全面提升,民企参与热情有望被进一步激发。